界面新聞記者|尹靖霏
* **嚴格篩選的配資公司:**我們與信譽良好、監管合規的配資公司合作,確保您的資金安全。
搭上華為順風車,依靠“問界M9”從虧損到大賺,“黑馬車企”賽力斯(601127.SH)擬150億買理財。
10月21日,賽力斯表示,公司及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50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理財,其購買的品種為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公司稱,在保證正常經營所需流動資金和有效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公司及子公司擬合理利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的資金收益,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為公司及股東獲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界面新聞發現,截至2024年6月末,盡管公司賬上貨幣資金超426億元,但受限資金占比達67%,即287億元,賬上可供自由使用的資金僅為138.98億元。
截至2024年6月末,賽力斯貨幣現金構成,圖源:公司半年報
百億資金用于理財,是否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賽力斯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150億元的額度不是實際產生的額度,是根據歷史現金流量預估的額度,其次,購買理財的資金來源是我們與供應商之間交易存在一個短期的賬面款項,這部分資金僅是用作存款利息較低,用于投資流動性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可以增加收益,因此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
截至2024年6月末,賽力斯貨幣大增原因,圖源:公司半年報
賽力斯成立于2007年,于2016年上市,實控人張興海,公司注冊地在重慶市,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及核心三電等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賽力斯持續押注在智能電動汽車,自2018年開始業績就陷入虧損境地,2018年至2023年連續5年扣非后歸母凈利合計巨虧152.61億元。進入2024年才由虧轉盈,今年一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為1.14億元,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14.37億元。
公司預計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0.0億元到1,100.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億元到41.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賽力斯業績走勢,圖源:choice
賽力斯之所以能走出泥潭重見曙光,是因與華為開展深度合作打造出了問界品牌。2021年公司發布塞力斯華為智選SF5和問界M5;2022年發布問界M7,并更名為塞力斯集團。
今年上半年,賽力斯開啟旗艦車型AITO問界M9大規模交付,并推出AITO問界新M5和問界新M7Ultra。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20.39萬輛和20.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9.24%和348.55%。
賽力斯能夠實現扭虧為盈,核心助力是旗下旗艦車型問界M9的熱銷。問界M9起售價格接近50萬元,業內盛傳該車型的毛利率在30%-40%。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問界M9銷量為5.9萬輛,1-8月,交付量近7萬輛;9月30日,問界M9上市9個月迎來第10萬輛下線。9月問界M9系列共交付15496輛,連續6個月蟬聯中國豪華市場50萬以上車型銷量冠軍。
值得關注的是,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來,賽力斯動作不斷,涉及資金約247億元,不斷押注在問界品牌上。
6月12日,賽力斯擬12.54億元收購賽力斯電動剩余55%股權。
7月3日,賽力斯擬25億元收購問界商標專利后,經評估市場價值102億元。
8月13日,賽力斯擬約13.29億元收購賽力斯汽車19.355%股權。
9月20日賽力斯發布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全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為技術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對價高達115億元。
10月10日豪擲81.67億元收購“超級工廠”。當日,賽力斯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報告書草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合伙企業、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重慶兩江新區龍盛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標的資產的交易作價為81.67億元。本次交易前,賽力斯通過向龍盛新能源租賃超級工廠用于生產問界系列智能電動汽車產品。本次交易完成后,龍盛新能源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將獲得超級工廠的所有權,保障公司產品生產端安全穩定、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對于華為而言,與其牽手的汽車品牌和車型越來越多,就“界”字品牌,華為就有“四界”,除了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問界”,華為與奇瑞汽車聯合打造了“智界”;與北汽合作打造了“享界”,享界S9是首款行政級豪華旗艦轎車;與江淮汽車聯合打造了“傲界”,其中有三款大型車在研,包括轎車、SUV和MPV三大品類,首款車預計在2024年Q4發布。
問界雖打出了名氣,但后續是否會受到其他品牌的沖擊?
對于此,賽力斯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看既往已有的銷量,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其銷量處于穩定增長的態勢。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技術儲備和車型儲備,做好生產經營,促進公司業績穩定向上。
截至10月22日收盤炒股杠桿配資,賽力斯股價微漲1.15%,報91.42億元,市值達1380億元。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