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搞房地產的,不但“捂地”、“捂盤”玩得爐火純青股票配資吧,捂起股來也不遑多讓。
期貨配資網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幫助投資者管理風險并最大化收益。這些功能包括:
近日,安徽本土“地產一哥”周文育把捂了8年的文一科技控股權賣給了合肥國資委旗下的合肥創投。
周文育8年前的入場成本是兩億,現在賣給國資的價格是6億,大賺了4億。
如果折算成平均年投資回報率大概是28%左右,相當于4年翻一番,股市的神奇魅力被他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周文育接盤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他是為了給地產業務找個上市的殼,但實際上,8年來如果僅從可見數據來看,周文育對于文一科技幾乎啥也沒干。
沒有資產注入,以前是做半導體封裝的,現在還是。
沒有規模變化,2017年3.1億,2023年3.3億,中間的年份也就在2-4億之間徘徊。
沒有業績改善,2017年扣非虧844萬,2023年不扣非都虧8000萬。
無為而治,“捂股”8年,躺賺4億,周文育算是把炒股專家們說的長線投資悟透了。
三國演義開篇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會在分分合合中發展,而中國企業則在國有民營間按需轉換。
文一科技的前身原本就是國企,合肥國資這一接手,就像是文一科技的一場久違的回歸。
文一科技的前身是上市于2002年的三佳模具,屬于安徽銅陵市國資局旗下,當時的主營業務就是半導體封裝。
不容易啊,20多年了,雖然身份從國企變成民營,然后又變回國企,中間還歷經了好幾任實控人,但業務上卻一直堅守初心。
2004年,三佳模具上市剛滿兩年,銅陵國資就啟動了改制,引入民營資本中發集團為控股股東,實控人就變成了陳鄧華。
而2011年,銅陵國資把剩余股權也轉給了中發集團,就此徹底退出,三佳模具則更名為中發科技。
2014年,陳鄧華審美疲勞了,就把控股權轉給了葛志峰,而葛志峰僅堅持了一年就又賣給了袁啟宏,袁啟宏也只扛了一年就賣給了周文育。
2016年,周文育成為新的實控人,2017年公司名稱就變成了現在的文一科技。
短短兩年時間就換了三任實控人,文一科技看起來像是沒人要的燙手山芋,但實際上清華紫光還和周文育上演過一場控股權爭奪戰。
雙方從2017年到2020年爭了三年,最后是周文育獲得了勝利。
從文一科技這一戰就能看出,周文育是個資本高手,而實際上,周文育不止是個高手,還是個老手,創業之初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融資能力。
2004年對于房地產是個特別的年份,地方賣土地的方式變了,由之前的“協議出讓”變成了公開“招拍掛”。
協議出讓相當于沒有競爭,幾個人悄悄咪咪的就可以把地賣了,土地到底給誰,“協議”二字的學問相當深厚。
而“招拍掛”就是公開招標、公開拍賣、公開掛牌,不可否認其中也可能存在桌底學問,但拿地的公平性顯然是大大提高了。
公開競爭了,價格就起來了,也就是說,2004年起,拿地的資金門檻一下子提高了。
而當年央行還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也就相當于提高了貸款利率。
土地不好拿,貸款也不好拿,很明顯這是專門針對房地產做出的抑制性政策,然而,就是這么一個不利的年份,周文育卻一腳跨入了房地產。
當年他自己只有30萬的資金,卻能東拼西湊搞了1000萬,拿下了合肥東城龍崗的一處廢棄廠房,并開發出了瑞泰城市家園。
而之后,周文育就借著合肥城市建設的大東風,一個本土房地產帝國文一集團就慢慢形成了。
俗話說文無第一,周文育卻給公司取名“文一”,可見雄心萬丈,而雄心不僅需要能力,也需要環境,周文育下海之前,就已經擁有了很多普通人不具備的環境。
周文育是合肥肥東縣人,父母都算是公務員干部,父親是郵政所的所長,母親是生產隊婦女主任。
1982年,財校畢業的周文育進了肥東縣郵電局,從普通會計干起,用了15年的時間,一路干到了郵電局局長。
周文育升任局長是1997年,才33歲,是安徽省所有電信局局長中最年輕的。
周文育的局長可不是坐辦公室坐出來的,而是跑出來的,他把肥東縣700多個行政村都跑遍了,創造了很多個全省第一。
由于干得漂亮,省郵電局還專門發文號召各地郵電局像肥東學習。
不過,周文育地方諸侯的日子到2000年就結束了,郵電、電信分家,他被調到了省電信公司市場部當主任,按級別相當于副處級干部。
在省公司,級別是上去了,但離戰場遠了, 周文育找不到以前的感覺,干了幾年就萌生了下海的想法。
處級干部下海,周局長、周主任的名號,總歸要比普通人有一些優勢,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就組成了“成功”二字。
周文育的文一集團產業很多,文旅、酒店、物流、建材、服務、教育、電力、礦業、園林、機電、酒業、籃球等應有盡有,但核心還是地產。
公開信息顯示,文一地產有限公司已成被執行人,雖然只有100多萬的執行金額,但這是一種缺錢的信號。
如今賣掉捂了8年的股票,殼都不要了股票配資吧,或許是真的缺得緊了。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