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去年開始記賬,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很多錢,都是這么花沒的?
* **放大收益:**配資杠桿可放大投資收益,讓投資者以小博大。
這些支出看起來不顯眼,但長期累積下來,真不是一個小數字。
大家也要警惕!這8種“隱形支出”正在掏空你的錢包,中招的人不少!
1、“超市保鮮袋”
去超市買東西,我們都糾結于結賬時那個大塑料的價格,畢竟一個就要八毛、一塊的,讓人覺得不便宜。
但你不知道的是,買菜、買水果的那個小保鮮袋,才是真正的“隱形支出”。
網友@支吾大朱專門測試了一下,98塊一斤的墨魚干,三片連袋子一起稱是11.8元,而不要袋子直接稱是11.4元。
是不是驚呆了,要知道,這個保鮮袋的價格,并不是固定的呢,商品價格越貴,它也越貴!
所以,以后再去超市購物,可別傻傻以為人家袋子都是免費的了,讓你隨便薅,盡量都裸稱完之后再裝袋子。
2、“app會員續費”
現在的app真是絕了,追劇、聽歌都要會員,為了讓你覺得“便宜”,一般都有自動續訂的選項,比直接充錢確實優惠。
所以,我們都會下意識地選擇前者,但坑的是,有時候忘記關續費按鈕,下個月就被莫名扣錢了。
如果你跟網友@芒果布丁一樣,是個馬大哈,那就更慘了,她自動續訂的音樂app,半年還偷摸漲了三次價呢,從第一次的13塊,到后面18、28、45塊,她自己都不知道。
而且,取消續訂的按鈕,一般還都設計的復雜又隱秘,我好幾次都是找不到按鈕就說改天再關,結果就忘了,現在想想都是套路啊。
3、“只要九塊九”
九塊九這個價格并不貴,所以我們消費時,壓根不用多想,說買就買。
但如果你“上了癮”,看到九塊九就忍不住下手,完全不考慮是否用的上,那就真的掉入消費陷阱了。
別看一次只要九塊九,積少成多,一年輕松出去大幾千。
4、“話費網費”
我之前一個月要68塊,送了一堆通話時長、短信及可有可無的功能,但最需要的流量卻不夠用,每個月只要一超就扣錢。
后來我直接換成了8塊錢的保號卡,再疊加了19塊的流量卡,流量卡太劃算了,150G的流量+100分鐘通話,總共下來才27塊,一年要省將近五百塊呢。
除了話費,還有網費,像我家的網費,一個月要兩百多,確實貴,但后來我發現,它竟然可以走兩路寬帶,然后就機智的租出去了一路,能分擔1/3的費用呢。
5、“開車出行”
不管上班還是出去辦事,我都習慣開車,確實方便,但隱形支出也真不少。
就拿上班來說,一個月油費得五六百,還要包個停車位300,無形中就支出千八百塊,但如果換成地鐵,一天4塊,一個月22天班,也就88塊,偶爾偷懶打個車,也沒有那么貴。
這還不算周末出行,像我上周,去逛市場開了個車,沒車位停在路邊,哈,喜提100塊,都是隱形支出啊,現在都改電動車了。
6、“護膚品、日用品買贈”
每年六一八、雙十一的東西確實便宜一些,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機買一波護膚品、日用品之類。
但我勸你,可別聽商家的“買贈”活動啊,本來500塊一套護膚品,給你買一送一,送這送那,愣是搞到了800塊,你還覺得挺劃算,立馬入手。
但其實股票配資月配,這就是妥妥的掉入了消費陷阱,想想你那么多贈品、小樣都用完了嗎?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放過期了吧。
過期的這一部分就是妥妥的“隱形支出”啊,你以為你當時占了便宜,其實是買的更貴了。
7、“偽精致”
偽精致,就跟“奶頭樂”一樣,讓你當下感覺,你就是最優秀的女人或男人。
但其實,相比你付出的時間精力,你得到的東西是非常少的,你每天打扮要花費的那一兩個小時,別人都在讀書學習、規劃職業、探索生命的價值,長期下來,你外在的精致與內在的空虛,和別人利索精干的外表與內心的充實,鮮明的對比。
所以,偽精致的隱形支出,不僅是金錢,還有時間。
8、“精神維護費”
近兩年有個新名詞,叫“精神維護費”,就是為了滿足的情緒需求而進行的消費行為。
比如我一個同事,特別喜歡買鮮花,一年僅買花就要消費近一萬塊,開始我以為是因為她喜歡花,后來才知道,她看到桌上有花,才能對沖掉,堆積如山的文件帶來的壓迫感。
還經常會因為干成了一件事兒,或因為工作被批評,就去大肆消費,買奢侈品包,去高檔按摩店。
這些行為,看似你在給自己情緒價值,但其實,不過是自掏腰包治工傷而已,從資本家手里掙來的錢又流回人家的錢包。
像這種隱形消費,真的要盡量避免,太“傷錢”了,下次再“受傷”,不如試試看會書、追個劇、跑個步來療愈自己,我最近就在嘗試,講真,效果不比大肆效果差。
寫在最后
每個月算賬時,那些大額的消費總是能精準找到源頭,反而是小額度的消費,經常讓人會意外:怎么又花了這么多?
其實,這其中很多都是“隱形支出”,看不見摸不著,但無形中就吞噬了你的錢包,如果自己“手松”,建議養成每日記賬的習慣,讓每一筆錢都落地有響,慢慢的你的錢就會攢下來,錢包也會越來越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