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宏觀金融分析報告《存量與增量并重:宏觀經濟治理思路創新》。報告建議,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其中提到,建議發行2萬億元特別國債支持設立股市平準基金,通過對藍籌龍頭股以及ETF的低買高賣來促進市場穩定。
* **安全性:**平臺必須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以保護您的資金和個人信息。
時隔數日,“平準基金”再次被提及。相比于此前股市的“水深火熱”,當前大漲之后的股市是否還需要“平準基金”?而“平準基金”又是否有設立的必要?
首先,我們看看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個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三大定位之一就是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由此可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提供重要建議,從這一點上,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提出的建議還是值得參考的。不過,建議也僅供參考,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
其次,我們看看平準基金。所謂平準基金,又稱干預基金,是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這種基金可以通過對證券市場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暴跌時買入,在股市暴漲時賣出,以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目的。平準基金的資金來源通常包括政府財政撥款、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國有股減持收入等。其運作方式一般是由專業的機構進行管理,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適時的操作。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平準基金主要目的和作用是穩定證券市場,而其設立以及運作其實還是需要流程和工作要走的。
因此,僅從社科院的建議以及平準基金的本身屬性來看,市場的關注度也預期過高,因為無論是形勢的必要性以及基金的設立和運作趨勢看,其推出都并非易事。更何況,在股市已經拉升之下,目前的緊迫性需求也沒有那么大。
一方面,平準基金的設立需要考慮市場的實際情況和時機。一般來說,在股市出現大幅下跌、市場信心嚴重不足、金融風險加大的時候,是設立平準基金的較好時機。比如香港盈富基金是香港政府在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設立的平準基金。當時,國際炒家惡意攻擊香港股市和匯市,香港政府果斷出手,動用外匯基金買入大量股票,成功擊退了國際炒家。為了實現平穩退出,香港政府成立了盈富基金,將持有的股票逐步出售給市場。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金融市場,其中包括設立平準基金。美國政府通過向金融機構注入資金、購買不良資產等方式,緩解了金融市場的壓力,防止了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惡化。
國內來看,目前并未遭遇全球金融危機,而且國內經濟自去年四季度逐步進入修復周期,雖然修復弱勢,但在政策的持續發力之下,全面性的修復值得期待。金融市場方面,雖然估值一度低迷,但在美聯儲降息以及國內一攬子政策的發力之下,股市已經脫離3000點并快速上行,目前已經呈現出活躍態勢。因此,從實際情況看,當前推出平準基金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貌似并不大;
另一方面,平準基金的設立也需要充分的準備和論證,確保其資金來源、運作方式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對于平準基金來說,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和準備。比如需要提出方案與論證、審批和決策,然后還需要驚醒資金的籌集、管理機構的設立以及管理機構的設立等等,而在平準基金的設立之后,將進入市場運作階段。運作期間,具體的進入時機、步驟,包括后期退出的機制和時機等等,其實都是需要統籌的。而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等真正的推出,或許已經不知道何時了。因此,如果從當前看,盡快推出平準基金的時間或許有點緊張。
當然,也不排除我們已經在研究和準備設立平準基金了。比如在9月24日國新辦的發布會上,在談及平準基金的創設之時,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正在研究。而如果從股市長期平穩發展的角度看,實際上也確實需要有平準基金的支持,畢竟股市長期穩定的發展,需要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的加持,而如果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入市步伐和力度低于預期,那么平準基金的必要性還是很大的。
最后,對于投資者來說,我們對平準基金應該有幾個基本的認識:1、即便未來設立平準基金,也不意味著股市只漲不跌。市場的漲跌是有一定的周期規律的,而平準基金的主要作用主要是穩定市場;2、即便有平準基金的支持,但對市場的投資,仍應該盡量眼于長期投資。選擇具有良好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進行投資股票配資網173,通過長期持有獲得穩定的回報;3、即便是平準基金設立,也并非只投資股市。任何時候,都需要考慮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去降低單一資產的風險,同時加強對投資風險的管理,設置合理的止損和止盈點。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平臺觀點